藝教於樂

其他拉弦樂器-大廣弦
上傳者 │類別: 拉弦家族│07, 18, 2011




 

【淵源】



大廣弦,在台灣、閩南(漳州、泉州、廈門)、潮汕(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海陸豐,特別是陸豐)流行的胡琴類民族樂器,又寫做大管弦或大筒弦,琴筒的材質又讓它被叫做蘭投弦、藍投弦或林投弦。


 

【發展演進過程】

 

琴筒傳統上用林投樹(藍投樹,露兜樹科濱海植物,單子葉)或龍舌蘭的幹材製作,亦有用別種木材製成。

面板常用台灣泡桐(玄蔘科,台語稱梧桐)製成,琴桿(柱子;將軍柱;擔子)與旋軸為竹或木製,張2條弦,定純5度,早期常用蠶絲弦,現多用鋼弦,或外弦鋼弦內弦絲弦,亦有雙弦或其中1弦用人造纖維弦。


 

【現況說明】

 

常用於歌仔說唱和歌仔戲、北管、正音戲、白字戲的音樂伴奏,早年潮劇棚面亦使用。

它是歌仔說唱最主要的胡琴類伴奏樂器,和月琴搭配,歌仔說唱中還有1種演唱員自拉自唱的大廣弦說唱(大廣弦唸歌仔),汪思明(歿)、溫紅塗(歿)、陳玉安(加走,歿)3位名家錄製很多唱片,溫紅塗的學生盧培森(歿)是廈門最後1位大廣弦說唱演員。

它在歌仔戲裡是搭配主弦(頭手弦、頭手)殼子弦的主要胡琴類樂器,與殼子弦、台灣月琴、台灣品仔(笛)在文爿(文畔;文平,樂隊的旋律部;文場)合稱4大件,地位數1數2。

現在的潮州、汕頭、揭陽,藍投弦和大廣弦(藍投弦是大廣弦的別稱)只見於文字紀錄,潮劇(頂頭白字戲)樂隊已不使用,潮州音樂中的儒家樂(漢樂、外江詩)等特定音樂使用竹弦,和藍投弦同樣琴筒圓而偏大,蒙桐木面板,但通體都是竹製(大廣弦頂多只有琴桿用竹製),而且音色高亢激昂,較接近頭弦、京胡(大廣弦是音域較低的中音樂器,聲音特色是嗚嗚叫)。


 

【代表曲目】

 

《鄉音寄懷》(李煥之作曲,使用大廣弦、南音琵琶、尺八大簫,閻惠昌指揮中央民族樂團的錄音是第1個面世版本,閻惠昌指揮高雄市國樂團錄音是第2個)。《原鄉與本土》(陳能濟作曲,關迺忠指揮高雄市國樂團錄音,前後有2個版本),《台灣風情組曲·廟會》(朱昌耀作曲,2004年12月10日瞿春泉指揮台灣國家國樂團的前身國立實驗國樂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世界首演,作曲家親自擔任大廣弦,後又在中台巡演多場,影音光盤和音樂光盤已出版)